01
焦慮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部分,適度的焦慮讓人能夠更好地發揮,而過度的焦慮會讓人麻痹。焦慮也經常困擾孩子。每個孩子天生的焦慮水平不同,焦慮水平既跟基因有關,又跟母親懷孕時的生理和心理狀態有關。對于先天焦慮水平較高的孩子來說,他們很容易激動,遇到一點小事就緊張,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就會難過,甚至一刻鐘見不到家長就會坐立不安……
作為家長,我們好像很難理解孩子為什么如此焦慮,也不知道該如何幫助他們。對有些先天焦慮水平高的孩子極其家長來說,孩子一焦慮,家長就跟著焦慮,孩子一看家長焦慮了,自己就更加焦慮,以致形成惡性循環。
《游戲力Ⅱ》的作者科恩提到一個小雞對恐懼反應的實驗。第一次,科恩用像獵鷹一樣的眼睛死死地盯著小雞,小雞全身僵直然后暈倒了,過了1分鐘之后,小雞醒了過來,開始繼續溜達;第二次,科恩同時盯住兩只小雞,直到兩只都暈到,五分鐘之后,兩只暈倒的小雞醒了過來;第三次,科恩盯著一只小雞,同時讓另外一只小雞在旁邊自然地溜達。這只小雞被盯著暈倒后,幾秒鐘就醒了過來。為什么這只小雞那么快就醒來?因為這只受驚的小雞會觀察第二只小雞在干什么,以此來判斷環境是否安全。如果另外一只小雞正在歡快地四處溜達,那么這只小雞就會覺得安全。
作為家長,我們在孩子焦慮的時候該扮演哪種角色呢?如果我們做那只暈倒的小雞,就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;如果我們做那只氣定神閑的小雞,就可以幫孩子從緊張的狀態中解脫出來。
我有一些青少年來訪者,他們有什么事情都不愛跟家長說,因為每次當他們有事情告訴家長的時候,家長就開始緊張和慌亂,導致孩子更加緊張。孩子本來希望從家長那里得到支持和安慰,結果得到的反而是更多的焦慮。很多家長都納悶,自己明明對孩子非常關心,為什么孩子還是離自己漸行漸遠,甚至都不愿意跟自己說話呢?就是因為那種不舒服的感覺,讓孩子離家長越來越遠。

02
對孩子來說,可能要經歷和體驗很多焦慮,比如,分離焦慮、社交焦慮、完美主義焦慮、面對生活中大的變故產生的焦慮。
(1)分離焦慮
分離是每個家長都經歷過的事情,比如,我們早上出門要上班,孩子在一旁哭了,我們可以走上前去抱抱孩子,告訴他:“媽媽現在要出去了,等你吃完晚飯我就回來了?!毙∫稽c的孩子并不理解媽媽說的時間是什么意思,如果你每一次都按時回來,他就會慢慢地對時間產生概念,焦慮也會隨之慢慢減輕。
應對分離焦慮最忌諱的就是偷偷溜走,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拋棄了,所以一切都是不能掌控的,導致孩子更加焦慮。父母要誠實地告訴孩子自己去做什么,什么時間回來,并且給孩子一些時間,讓他抱著你哭一會兒。你要跟孩子共情一會兒,當孩子從大哭中慢慢停下來的時候,我們就可以跟孩子說再見了。

(2)社交焦慮
有些孩子天生會覺得跟其他人交往是困難的事情,他一想到要去一群人中而且要說話,就會非常緊張,哪怕其他小朋友喜歡他,來跟他交朋友,他也會避免交往;還有些孩子天生對社交不感興趣。這些所謂的問題都不是問題,我們都有權利對社交不感興趣,也不用非要強迫孩子一定要對社交感興趣。
不過,一些需要社交但在社交場合焦慮的孩子確實需要我們幫助。面對這樣的孩子,我們不要一下子把他推出去,而是循序漸進地用輕推的方式讓孩子適應交往。比如,先舉辦小型社交,邀請一個孩子到家里來玩,等孩子自在以后,再舉辦稍微大型一點的社交,邀請兩三個孩子來家里玩,之后帶孩子參加生日宴會等。你要陪孩子待在那里,當他感到焦慮的時候,能夠回來找你。
克服社交焦慮的重點是不能操之過急,要給孩子時間和空間,同時給他創造機會去社交。
(3)完美主義焦慮
孩子在三四歲的時候就會表現出完美主義,在那個年紀有一個秩序敏感期,很多孩子尤其是焦慮水平高的孩子非常在意,比如,拖鞋必須兩只擺在一起、香蕉破了一塊就不吃了、餅干一定要吃圓的等等。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,我們只需要尊重孩子對秩序的需要,當秩序被破壞的時候,我們要去共情他。
孩子年齡再大一些,每件事情都要求完美,任何不完美都會讓他覺得沮喪。對家長來說重要的是,就是不要刻意給孩子創造完美,不要為了讓他不緊張、不焦慮而讓事情變得完美,因為這個世界就是不完美的,我們不需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幻想中的完美世界。我們要陪伴孩子待在不完美中,感受他的傷心和破碎,共情他。當孩子不斷地在完美主義的幻想和破碎中體驗,他慢慢地就會理解生活本來就是不完美的,從而對不完美有一定程度的接納。
我們需要注意的是,面對完美主義的孩子,千萬不要講大道理。即使我們無法共情,也不要因為孩子做的事情而去批判他。完美主義并不完全是壞事,它本身是對美好和極致的渴望,孩子做事情努力、認真,什么都想要出色,這樣的孩子有非常大的內驅力。如果我們貶低或評判他完美的部分,就會影響孩子的內驅力。
(4)面對生活中大的變故產生的焦慮
比如,面對離婚的父母,一個陽光的孩子可能會變成孤僻的孩子。當然,這并不是說父母就不能離婚了,因為很多父母離婚后,反而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更陽光和自信。很多家長覺得離婚這件事太大了,所以選擇對孩子隱瞞或者找借口,但其實孩子內心是知道的。唯有真實才是應對任何事情的不二法則。

03
面對焦慮的孩子,作為父母,我們應該怎么做才是對的?
焦慮是對未來的擔心,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回到當下幫助孩子。當孩子恐慌性發作的時候,要帶他做呼吸練習,躺下給自己做一次身體掃描,把所有的關注從腳轉移到頭頂,關注身體感受,詢問孩子焦慮在身體的哪個地方,在那個地方像什么東西,他想對它說些什么等。
通過意象對話的方式緩解焦慮。比如,有個來訪者說每當他回房間的時候都非常害怕,我問他:“如果你的害怕是一個動物,看起來是怎樣的呢?”孩子都比較容易找到自己的意象,這時候幫助他跟意象進行對話,通過對話,孩子跟焦慮之間的關系就會發生本質變化。
對小一點的孩子,畫畫是宣泄焦慮的非常好的方式。他可能會畫得亂七八糟,但當他畫出來的時候,焦慮就有了一個很好的宣泄通道,而他就不會那么焦慮了。
通過適當的身體接觸幫孩子放松。當孩子感到焦慮、害怕或緊張的時候,你可以輕輕地抱住他,在擁抱的安全環境里,孩子就不會那么焦慮了。
END
聲明:發布的圖文只為交流分享,源自網絡的圖片與文字內容,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,有疑問敬請聯系我們,我方將在24小時內撤銷版面,聯系電話:0512-65723873)轉載已授權